發表時間: 2024-02-27 16:44:06
作者: 漾青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瀏覽: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趙英民: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向大家介紹國務院剛剛頒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及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情況。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及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關心、支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要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建設統一的全國碳市場,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黨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等文件中,都對全國碳市場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全國碳市場不僅可以發揮市場在碳排放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可以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是實現全社會降碳低成本的政策工具,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中國的碳市場是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就是強制碳市場,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也就是自愿碳市場組成,強制和自愿兩個碳市場既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互補銜接、互聯互通,共同構成了全國碳市場體系。
日前,國務院李強總理簽署了國務院令,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部專門的法規,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義。《條例》重點就明確體制機制、規范交易活動、保障數據質量、懲處違法行為等諸多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為我國碳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開啟了我國碳市場的法治新局面。《條例》的出臺對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和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
全國強制碳市場啟動兩年半以來,總體運行平穩,制度規范日趨完善,市場活躍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改善,碳排放管理能力明顯提升,價格發現機制作用日益顯現。今年初,全國自愿碳市場開始以來,運行總體平穩。全國碳市場在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為全社會開展氣候投融資、碳資產管理等碳定價活動錨定了基準價格,推動社會各界關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積極參與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低碳化、綠色化,從而推動全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以本次《條例》出臺為契機,***貫徹落實《條例》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大相關政策配套制度完善,保障市場健康平穩有序運行,嚴格依法管理規范操作,積極推進碳市場的建設,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我們的貢獻。
下面,我愿意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正式上線交易,請問目前碳市場的建設和運行狀況如何?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謝謝。
趙英民:
謝謝您的提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就是我們說的強制碳市場選擇了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開市,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兩個履約周期,***個履約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個履約周期是2021、2022年。目前看,實現了預期的建設目標。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碳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兩年半以來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努力下,主要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效:
一是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制度框架體系。國務院印發實施《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生態環境部出臺管理辦法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等3個管理規則,以及發電行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技術規范和監督管理要求等,對注冊登記、排放核算、報告、核查、配額分配、配額交易、配額清繳等涉及碳排放權交易的關鍵環節和全流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和規范,初步形成了擁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標準規范以及注冊登記機構和交易機構業務規則組成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法律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
二是建成了“一網、兩機構、三平臺”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建成了“全國碳市場信息網”,集中發布全國碳市場權威信息資訊。成立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對配額登記、發放、清繳、交易等相關活動精細化管理。建成并穩定運行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管理平臺三大基礎設施,實現了全業務管理環節在線化、全流程數據集中化、綜合決策科學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基本形成。
三是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建立碳排放數據質量常態化長效監管機制,實施“***—省—市”三級聯審,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智能預警,將數據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創新建立履約風險動態監管機制,督促企業按時足額完成清繳。參與碳市場企業均建立了碳排放管理的內控制度,將碳資產管理納入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相關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核算能力顯著提升。
四是市場表現平穩向好。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市場活躍度和***個履約周期相比,第二個履約周期有明顯提升。截止到去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到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第二個履約周期成交量比***個履約周期增長了19%,成交額比***個履約周期增長了89%。二是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由啟動時的每噸48元上漲至每噸80元左右,上漲66%左右。第二個履約周期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參與交易的企業占總數的82%,比***個履約周期上漲了近50%。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健康運行,為雙碳目標實現、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落實了企業的減碳責任。利用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分配,將碳減排目標要求直接分解到企業,使企業成為減碳的主體,壓實了企業責任,樹立了“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識,實現了對***大碳排放重點行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有效控制。
二是降低了行業和全社會的減碳成本。通過碳排放配額交易,碳市場為企業履行減碳責任提供了更為靈活的選擇,幫助行業實現了低成本的減碳。據測算,這兩個履約周期,全國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了約350億元。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范圍不斷擴大,碳排放資源在全國范圍內不同行業間的優化配置將***終實現全國總的減排成本***小化。
三是碳市場形成的碳價,為開展氣候投融資、碳資產管理等碳定價活動錨定了基準價格參考,促進了氣候投融資工具創新,為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投融資提供了基礎支撐、資金支撐。以碳市場為核心的中國碳定價機制正在逐步形成,促進了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從而推動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四是探索建立了符合我國實際的重點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培養了一大批碳減排、碳管理的專業人才和相關機構,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我們了解到,這份《條例》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制度。能否介紹一下《條例》的立法總體思路?謝謝。
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長 張要波:
謝謝您的提問。一部立法的總體思路,必須要圍繞并服務于它的立法目的。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實現什么樣的立法目的,就應當相應確定合適的立法思路。《條例》***直接的目的就是為全國碳市場運行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圍繞這一立法目的,我們主要強調三點:
一是堅持全流程管理。對構成碳排放權交易的要素和各個主要環節,包括注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以及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范圍、交易主體、交易方式、重點排放單位的確定、碳排放配額的分配,以及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編制核查、碳排放配額的清繳和市場交易等這些主要環節,《條例》做到了全覆蓋,力求不留空白、不留盲區。
二是保持必要的彈性。大家都知道,我國碳市場總體還屬于一個新事物,全國碳市場2021年7月上市交易,到現在不到3年的時間,整個建設運營還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創新的地方。立足于這樣一個基本的實際情況,《條例》在制定的時候,重在構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框架性制度,一方面要為碳市場的運行提供基本的遵循,確保規范有序,同時在相關制度設計上,要保持必要的彈性,為今后的探索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大家注意到,《條例》的名稱叫《暫行條例》,實際上也是體現了這樣一個總體思路。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因為碳排放數據真實性是碳市場政策功能是否能夠發揮、市場能否健康運行的關鍵和前提。大家都注意到,實踐中已經出現了排放數據造假這樣一個苗頭性問題,因此立法必須突出問題導向,及時作出有效回應。《條例》把有效防范和懲處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作為重要內容,從強化重點排放單位主體責任、加強對技術服務機構監管、強化監督檢查、加大處罰力度四個方面,著力完善制度機制,保障碳排放市場政策功能的發揮。謝謝!
漾青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發布